/ 家国情怀 / 建艺品格 / 时代风采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33

1月 由于白色恐怖日趋严重,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治局,因在上海无法立足,被迫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
  1月 红四方面军主力进入川北后,开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1月17日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扩大侵略的形势下,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宣言,订立共同对日作战协定。

1月26日,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情况和我们党的任务》

2月-3月 国民党在结束了对鄂豫皖、湘鄂西的第四次“围剿”后,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2月8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在粉碎敌人四次“围剿”的决战前面党的紧急任务决议》。
    2月7日,川陕苏维埃政府在通江成立。
  2月15日 中共苏区中央局为了推行“左”的政策,反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临时中央随即在福建开展反对所谓“罗明路线”的斗争。

3月,召开了江西省会昌、寻乌、安远三县党的积极分子会议,认为坚持毛泽东正确主张的邓小平等执行了所谓“纯粹的防御路线”,开始反对以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为代表的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

5月4日,邓、毛、谢、古四人分别被派往农村或撤换职务。

5月8日 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成立,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
  5月26日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中共党员)、方振武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8月14日冯玉祥离开张家口。9月底至10月中旬同盟军遭到失败。方振武被迫流亡国外。吉鸿昌避往天津,后被国民党逮捕,在北平英勇就义。)

6月初 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查田运动。

6月中旬 中共临时中央提出“分离作战”的错误方针。中央军未能大量消灭敌人,这就使红军丧失了进行反“围剿”准备的宝贵时间。
  6月中旬 红军独立第十七师和红十八师合编为红军第六军团。

6月30日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南昌起义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7月11日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此后,“八一”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8月12日-15日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召开中央苏区南部17县经济建设大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题为《粉碎五次“围剿”与苏维埃经济建设任务》的报告。

9月 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9月,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从上海来到瑞金。博古和李德在一起直接控制了红军的指挥权,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

 

10月1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作出《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并批准毛泽东起草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

10月26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红军全权代表潘汉年和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及第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徐名鸿在瑞金草签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0月28日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成立红七军团、红九军团。
  11月 为了总结苏区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经验,给即将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准备,毛泽东先后到江西兴国长冈乡、福建上杭才溪乡进行调查工作。这两个乡政府在领导人民进行生产建设、民主建设和支援革命战争等工作中成绩突出,被毛泽东誉为“真正模范的乡政府”。

重要事迹讲述

01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3年5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准备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这次"围剿",蒋介石确立了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相结合的战略和"以守为攻"、"合围之法"的战术,在苏区周围广筑碉堡。红军的反"围剿"斗争形势十分严峻。
   就在敌人紧锣密鼓准备"围剿"时,6月,临时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实行分离作战,一部组成东方军入闽作战,另一部组成中央军在赣江、抚河间活动,创造会攻抚州、南昌的条件。这种"两个拳头打人"的战略,造成红一方面军东方军打得十分疲劳,而中央军置于无用地位,使红一方面军既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又失去了进行反"围剿"准备的宝贵时间。
   9月25日,国民党军大举进攻黎川,中央苏区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拉开战幕。此时,经过四次反"围剿"斗争考验和锻炼的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地方部队已发展到共约10万人,苏区得到很大发展,广大群众积极支援红军作战。如果战略战术得当,红军是有可能粉碎敌人"围剿"的。可是,此时"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战略已在中央苏区全面推行,红军的积极防御战略和运动战原则被排斥,战争的指挥权实际垄断在不懂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博古与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手里,这就埋下了反"围剿"失败的祸根。
    "左"倾领导者首先实行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9月28日敌军攻占黎川之后,临时中央大为震惊,急令还在执行分离作战任务的红军东方军迅速北上,以收复黎川,并准备与红军中央军会合,与敌在抚河地区决战,御敌于苏区之外。红军仓促向硝石、资溪桥、浒湾八角亭、云盖山、大雄关等敌人重兵扼守的堡垒地带进攻,结果连遭失利,不仅没能收复黎川,反而遭受重大伤亡。
   正当中央红军反"围剿"作战开局不利之时,被调到福建"剿共"前线国民党第19路军,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于11月20日发动"福建事变",公开宣布抗日反蒋,与红军停战,并成立了福建人民政府。蒋介石急忙调动"围剿"中央红军的北路军一部镇压,对中央苏区的"围剿"暂时停顿。这时,周恩来、张闻天等向中革军委建议,侧击入闽之敌中央军,配合第19路军的行动。毛泽东进一步提出,红军主力应趁机突进到苏浙皖赣地区去,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人根本重地,向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作战。这样,就能迫使敌回援其根本重地,从而粉碎其"围剿",并援助福建人民政府。可是,临时中央拒绝了这些意见。他们声称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害怕出击外线会丢失苏区。结果,不仅不敢对国民党后方出击,反而继续命令红军进攻敌人堡垒密集地区。红军因缺乏重武器难以有效攻克堡垒,反遭敌人强大火力杀伤,处境更加被动。

 意义:经过前几次反“围剿”的胜利,广大根据地人民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根据地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群众基础更为牢固。随着全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发展和国民党内部的分化,革命形势本该趋向有利。但在错误方针指导下,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遭到了空前严重的失败,直接造成了革命形势急转直下,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中国共产党联合爱国将领抗日同盟军

兴衰在即,危难当头,共产党吸引了志同道合的盟友。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在全国抗日浪潮的影响下,5月26日,中共党员吉鸿昌联合爱国将领冯玉祥等人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总司令,主张与共产党联合抗日,收复失地。中国共产党当即成立张家口特委,以支持同盟军,并在同盟军内成立前线工作委员会,正式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了积极的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顺应大势的抗日同盟军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援,队伍很快由数千人发展到10万多人。6月起,同盟军连续收复多伦、康保、宝昌、沽源等四座县城,乘胜收复察哈尔省全部失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为之振奋。但由于遭到日蒋夹击,同盟军处境日益艰难。8月,冯玉祥撤销同盟军总部,离开张家口。10月16日,成立仅143天的同盟军彻底失败。
      意义:这次中国共产党联合爱国将领的抗日壮举虽归于失败,但对于推进全国抗日民主浪潮,促进部分进步人士同共产党人合作抗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共产党人不断认识到,在抗日已经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时,不管哪个阶层、派别、集团、个人,只要主张抗日,反对不抵抗主义,就是倾向于革命的、有利于革命的,就应当成为共产党争取和团结的力量。